数数村集体账上数十万元的存款,山西省大宁县曲峨镇山庄村 62 岁的女村支书贺兰珍松了一口气。干了 17 年村支书的她眼看着村子穷了几十年,她也着急了几十年,然而通过村级改革,山庄村很快富裕起来了。
山庄村是吕梁山里有名的穷村子 , 是由 7个自然小村拼成的大村。村里并不缺土地,种一亩西瓜能顶两亩玉米,但村里愣没人敢种,西瓜运不出山,下雨天全烂在地里。
贺兰珍说:“就连种的玉米都比别村便宜,人家一斤卖 0.6 元,俺村的卖 0.5 元,坑洼的山路汽车上不来,赶着毛驴车一小车一小车往山下运,收入全成了运费。”
山庄村的村民们干了 16 年,到去年村集体才攒了 8300 元。2017 年,大宁县提出探索“村社一体”乡村振兴改革,看了一个介绍外地村级改革的片子,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讨论最后拿定了主意,山庄村开始“村改”。
说干就干,山庄村成了大宁县 7 个试点村之一。先清家底,村里清理出来 40 亩耕地和800 多亩林地,这是全部的集体资产。“就拿这些地,就靠这些人,全部折成股,摊到每个人。把咱村当成企业来经营。”山庄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成立,村支书贺兰珍兼起了理事长,村支两委班子是社里的骨干,村民全成了股民,镇里支援了一名会计管算账,镇上的纪检书记当监事,来监督。
曲峨镇党委书记王锁平说,通过议标的形式,联合社承接了村里的饮水改造工程、道路改造等村里干得了的工程。“集体挣利润,村民挣劳务,留下发展的,剩下再分红。”村里的饮水改造工程 20 个人干了 20 天,除去成本和村民赚的 5 万元劳务费,24 万元的项目利润还剩 10 万元。“绝没有质量问题,这可是给自己干的,偷工减料和干扰工程的事就不会存在。”58 岁的村民曹建庭说,“就地取材,把旧水窖的砖再用上,节约了成本,村里的工程利润和工费都留在了村里。”
山庄村的红白理事场所盖起来了,暖窑、过寿、孩子开锁等摆酒席的老习俗不见了,就剩下“红白”两件事,每桌饭 100 元,4 凉 4 热刚刚好,村里再也没有你攀我比的大操大办了。
修完水利通道路。不到一年的时间,山庄村干成了 11 件大事。联合社承接的 10 项工程建设,总预算超过 300 万元,村民们劳务收入 30 多万元,会砌墙的大工曹建庭今年在村里挣了 2 万多元。利润按四六开给村民分完红后,村集体有了24 万元“巨额财政储备”。
去年底山庄村脱了贫,今年又挣到了“第一桶金”。经济联合社又思谋着长远的致富路——花椒产业,几个联合社带头人拿出 100 亩地试水入股。为了给村民的 600 亩核桃服务,联合社整合了 30 万元资金发展深加工产业。路修通了,能赚钱的西瓜也在山庄村扎了根,平均每家都种上四五亩。 ( 文章来源:新华社 )
新闻热点
曝光台
|
|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