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量减轻子女的赡养压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不少拥有退休金和一定积蓄的老年人,会选择投资理财。从低风险的定期储蓄,到高风险的股票、基金,到处都能看到老年人理财的身影。
一大早,79岁的王奶奶买完菜,又匆匆走向了银行。“最近有什么项目?利率多少啊?”王奶奶向银行的工作人员打听。
王奶奶家住太原市长风小区,她从去年年初开始理财,每周都要去家对面的这家银行,了解最新的理财产品和相关的活动,从不缺席。“我这次投的利率4.2%呢,比存定期合算多了。”王奶奶说。
王奶奶一个月退休金有五千多,还有这些年来的积蓄,她总想拿这些钱去投资些什么。“前几年,我就开始了解上理财了,也问过不少人,”王奶奶说,“觉得还挺靠谱才办的。”她身边不少姐妹都在理财,有炒股的、买国债的、买基金的。一次去银行办理业务时,王奶奶得知该行有自己内部的理财产品,从此便加入了“理财大军”。
王奶奶买的这款理财产品是保本的,周期为2~3个月,利率为4.2%。她投了10万元本金,一年下来,利息差不多能拿到5000多。“我投的这些钱,是我存款的一小部分。”王奶奶说,“也就是玩玩,挣点零花,又不指望着靠这些挣大钱。”
家住太原市化二建宿舍的欧阳大爷,理财却理出了一堆麻烦。
欧阳大爷今年68岁,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2010年,他拿着9000元私房钱,到某国有银行的分行,计划把这笔钱做三五年的定期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年纪大了,子女也有自己的家庭,私下留点钱,关键时候可以应急。”欧阳大爷说,这笔钱没有让子女知道,甚至连老伴也没告诉。
欧阳大爷对银行工作人员说,这笔钱只想存三五年定期,时间不能长,毕竟是应急的。工作人员则向他推介了另一种类似的理财产品。“她说,买这个能分红又有高利息,比定期存款强多了,只是时间长了一点,要10年。”欧阳大爷当时是拒绝的,因为10年太长了。工作人员又解释说,只要够6年就能取出来,比他原本打算的,只是长了一年时间。欧阳大爷心想,银行总不会骗人,看在多点利息和分红的份上,就听信了工作人员的话,买了这个理财产品。
前段时间,老伴心脏病复发,欧阳大爷想把这笔钱取出来。银行工作人员却说时间还没到,上面写着10年期,如果提前取出,只有一半的利息,大概700元左右。
欧阳大爷很气愤,觉得银行骗了他,说好的6年变成了10年才能取,还有2010年至今,怎么只有这么点利息。“银行工作人员就是骗我们老人家不懂。”欧阳大爷说,“我还找到行长理论,但行长说,当年的工作人员早就不干了,找不到谁为此负责。”
像欧阳大爷这样,遇到理财陷阱的老年人不在少数。除了去存款,却被忽悠买理财产品外,老年人理财受骗,还集中在投资收藏品、公司高息借款、信托机构理财和公司高额投资回报四种投资理财方式。
为推销保险理财产品,太原市某保险公司业务员,提着水果和礼品水壶登门拜访,给老人削苹果、作按摩,关心其日常生活,还与老人聊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最终,义井小区的王奶奶,不仅花4000多元购买了保险理财产品,还花了1000多元买了一台按摩器,花60多元买了一小瓶果蔬洗洁精。
手中有闲钱、心里有理财想法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银发族”也成为理财公司极力推销的对象。长风小区的中心广场上,有这样一群穿西服的“金融从业者”,他们看上去并不具备太多专业知识,一张小桌子、一沓宣传册,便开展起业务。他们的主攻客户,通常不是资金雄厚的商务人士,也不是年轻人,对中年客户也不冷不热,唯独对“有钱又有闲”的老年客户异常热情。他们力劝老年人,把钱放进所谓的第三方理财公司进行投资,并声称收益高且安全可靠。
“我们这个项目,如果您进行投资,一年就是本金的10倍。我们这可是内部名额……”不大的桌子前坐着五六个老年人,一个年轻人拿着宣传单在竭力地介绍。记者以同行的名义进行咨询,销售人员表示,年轻人一般没有太多的资产,而且文化程度比较高,不太喜欢这种推销方式;向中年人推销产品成功的几率也并不高;老年人时间相对较多,可以详细地了解一款理财产品。
近些年来,一些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无法兑付、老板跑路的新闻频频曝出。许多老年人置身于一场非常危险的投资游戏之中,甚至直接陷入骗局,损失惨重。
在现实生活中,投资项目发现上当,但不想通过警方,而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老年人有很多。“不少问题公司出事后还很嚣张,甚至想再骗钱,就是抓住了老年人迫切想要回资金的心态。”黄河律师事务所韩晓芳律师说,“他们知道,多数老人不肯找家里人商量,容易作出不冷静的决定。”她建议,老年投资者出事以后不要瞒着,一定要跟家里人沟通,并且及时报案,不要幻想通过一己之力就能解决。在明知对方停止支付利息或不能归还本金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应该及时申请财产保全,提起民事诉讼。
韩晓芳律师提醒老年朋友,理财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合同、凭证、回单、收据、宣传单册、对方名片等纸质证据,以及账户信息、电话、办公场所等信息数据,应当及时整理,保存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相关密码信息可以另外记录存放,但都应当让家人知晓存放处。如果确实遇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甚至集资诈骗犯罪,以上凭证或信息都将成为有力的证据,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借助国家机关的力量及时查处犯罪,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同时提醒他人避免上当受骗。
退休后,老年人资金来源较退休前变窄,资金经受不了激烈的波动,风险承受能力也会逐渐减弱,所以应该优先考虑既能防范风险又能确保收益的理财产品。“老年人理财首先考虑的应该是避免风险,建议以稳健的理财方式为主。如果要买理财产品,应该优先考虑保本型的。”建设银行工作人员小何介绍说,“对年龄偏大的老年人,我们也不建议其购买理财产品。”
股票、期货、黄金等理财产品具有风险较高、收益不稳定等特征,并不适合老年人投资。而目前很多银行推出了多款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比较适合老年人。其中一类是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经了解,该类产品在保障投资者本金100%安全的基础上,投资低风险、高信用等级的金融资产和各类债券等,比较适合老年人购买。
货币基金、国债等产品由于收益稳定,安全性较高,也成为老年人投资的一大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投资理财的前提,是要预留一定数额的应急备用金,以便灵活支配。一般来说,以月收入为单位,最好先预留几个月的流动资金以备家庭支出,这部分资金可以活期形式存在银行。
韩晓芳律师表示,老年朋友理财,应当首先关注风险,其次关注收益。这里的风险,除了正常的理财风险,也包括来自各种诈骗行为的风险。一些不法公司、不法分子,利用人们贪图高收益的心理进行诈骗。他们往往利用老年人退休后害怕与社会脱节的心理,以“股权投资”“贵金属交易”“期货”“互联网+”等新概念作为宣传噱头,同时承诺高利息、高收益,诱骗老年人投资。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应当谨记,如果确实是高收益项目,资本市场上有大把的资金等着给他们投资,不需要面向社会融资。
实际生活中,老年人因轻信营销人员的介绍而受到损失的事情时有发生。“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理财要选择正规的银行和机构。”王奶奶介绍自己的理财经验说,“像路边那些摆个小摊,挂着工作牌的,都是专门忽悠老年人的,不能信。”
另外,银行工作人员小何也告诫老年人,即使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也不应该轻信工作人员的介绍。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及风险等级等相关信息,理财说明书上都有清晰的列示,老年人购买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确认工作人员介绍的“保本”“保证收益”等字样,在说明书上是否有明确列示。
老友导报 记者 帅晓婧
新闻热点
曝光台
|
|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