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全国上下掀起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热潮的背景下,大同市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了以“文化认同·乡情故土”为主题的青春兴同行动,召唤在外乡的大同籍青年企业家返乡创业发展。众多返乡青年企业家认准了大同的发展前景,在文旅、能源、农业、电商等产业以及扶贫领域积极贡献青春力量。
近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大同籍回乡创业青年企业家,记录了政策扶持下他们在民营企业发展道路上坚实、从容的步伐。
一封“家书”唤得游子纷纷归
2018年初,共青团大同市委发布了《致在外乡的大同籍青年朋友们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回首过去,你们怀揣梦想、肩负期望,远离家乡、亲人,求学、务工、创业、投资,从家乡走向全国,足迹遍布天南地北,你们用勤劳、智慧和汗水在外打拼了一番事业,开创了一片天地。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大同已经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一系列好政策的出台将为青年回乡大显身手、实现抱负提供广阔的舞台。”
与此同时,全市各级团组织围绕“文化认同·乡情故土”主题,开展青春兴同行动,为青年回乡创业创新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客运站点开展了“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志愿服务活动,涵盖了咨询引导、旅客帮扶、政策宣传等多项内容。各县区团委联合邮政公司开展了明信片寄递活动,通过书信传递浓浓乡情。
这一系列活动在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大同籍青年中引起反响。“家书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激起了我的回乡创业梦。”当时在中国油画院就读的大同籍硕士研究生张新看到微信转发的这封信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暗下决心:要用所学知识回报家乡,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如今,已经回同的张新打算筹建一家文化艺术传媒公司。
共青团大同市委宣传部长郝玮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认同·乡情故土”青春兴同行动的一系列活动,让在外创业的大同籍青年了解家乡新变化、瞄准发展新目标、融入干事创业新环境,吸引人才稳定回流,为推动大同市转型发展、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青年企业家返乡投资反哺故里
2018年12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扶贫献爱心共筑和谐梦”大型公益拍卖会在大同古城内的鼓楼剧场举行,拍卖所得善款通过市扶贫办全部用于精准扶贫。在这场由团市委、市青联主办的公益拍卖会上,现场筹集拍卖款2万余元。承办单位山西旭日拍卖公司负责人王旭日表示,由公司再捐助近3万元,将最终筹集的5万元善款全部用于扶贫。
王旭日就是一位大同籍返乡青年企业家,在文旅产业上已经做得风生水起。
经过近20年打拼,返乡前,王旭日的事业顺风顺水,先后创办了旭日投资公司、旭日拍卖行和云冈区得一坊食府。
大同古城街巷代表之一的云路街,于2013年前后复原旧貌,围绕文庙建起云路坊、大成坊临街仿古商铺及四合院,成为古城内颇具代表性的景点。在文旅产业战略谋篇布局过程中,云路街也是落棋重点,但多年来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打开方式”。2017年,通过公开招标,王旭日创办的旭日文化集团竞得云路街、鼓楼剧场、鼓楼小吃城、大同府家宴、大同府客栈等的合作经营权。
“我的根在大同,我的情在大同。”谈到返乡投资创业,王旭日十分动情。他说,旭日文化集团竞标运营云路街是初心使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大同的文旅产业加速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要作为区域文旅名品打造云路街,突出品位与内涵,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古城第一街。”
王旭日的记忆中满是乡音乡愁,进入文旅产业,他想带动更多人放慢脚步,用心品味大同的精致与闲适。走进大同府客栈,体验明清风格的大同民居;步入鼓楼剧场,欣赏原汁原味的地方戏曲艺术;穿行云路街商铺,品味地道的非遗传承。现在,这一切已经成为现实。
“我们的经营全力围绕大同文化做文章,进一步做强品牌,不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将历史积淀和文化资源转化为独特的商业价值。”王旭日认为,大同文旅产业的核心是文化,文化兴而产业兴,文化盛而事业盛。
青年学子不负芳华投身脱贫攻坚
80后青年张圣伟是云州区吉家庄乡固定桥村的农民之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通过多年打拼,成为山西新钢联冶金公司的一名高管。每次回村与家人短暂相见,看到父老乡亲一年到头辛苦忙碌,收入却总是上不去,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何让乡亲们富起来成了他的心结。返乡创业时,张圣伟与志同道合的12个小伙伴一起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黄花。
“了解到大同要把黄花产业做大做强,这让我吃了‘定心丸’”。去年12月,大同市出台10条扶持政策,大力扶持黄花产业发展。张圣伟领衔合作社种植黄花1500亩,运作起来后,次年又追加投资扩种1350亩。如今,黄花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26岁的陈海海是云州区周士庄镇五十里铺村的返乡创业青年,毕业于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返乡拒当贫困户,如今成了“脱贫攻坚优秀青年”。“我要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给乡亲们做个示范。”陈海海说,想到常有城里人进村挨家挨户买土鸡蛋,有时出价到每公斤30元也买不到,他决定散养土鸡。
五十里铺村在大张公路边,陈海海家在村东有一块十几亩大的杏树地,他经过外出考察学习,决定在这里建鸡场,父母拿出准备给他娶媳妇的20万元让他放手干。之后,他注册了云州区鸡宝宝生态养殖园,存栏土鸡达5000只,普通蛋一公斤30元、绿皮蛋一公斤40元根本不愁卖。
陈海海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靠养土鸡脱贫致富了,下一步还要带动邻里乡亲一起搞生态养殖。
90后青年胡志辉是左云县人,从河南工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外打工的高薪待遇返回家乡就业创业。过去,左云县一直没有城市公共汽车,随着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原有的公共交通工具已不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胡志辉就筹谋成立一个公交公司,为群众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说干就干,胡志辉与几个小伙伴通过考察了解,决心响应国家号召,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最终成立了左云县新能源汽车公交公司,结束了该县无公交车的历史。
像张圣伟、陈海海、胡志辉这样响应号召,返乡创业、引导乡亲脱贫致富的青年还有很多。云州区团委相关负责人说:“引领、扶持一批返乡创业青年典型,带动更多的青年返乡创业,帮助乡亲脱贫致富是共青团着力推动的工作,效果非常好。”
政策扶持+形成常态=大有可为
去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壮大的二十条政策措施,这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好机遇。
新年伊始,团市委再次向在外乡的大同籍青年发出深情呼唤。这些天,“青春兴同”的字眼再次烙印在每位青年心中,犹如烛照前行的灯塔,催人奋进。“将青春兴同行动与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服务全市转型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夯实基层基础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形成制度化,由阶段性活动逐步延伸为常态化工作。”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实打实的政策扶持,共青团做好贴心服务,在大同这片热土上,返乡青年创业发展一定会大有可为。”
山西晚报记者采访获悉,下一步,要发掘一批返乡青年反哺故土、回报家乡的典型,营造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浓厚氛围,吸引更多在外青年返乡就业创业,从而拉动经济发展。同时,对全市青春兴同活动的开展做好总结提炼,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增强青年认同感、满足感、获得感,激励广大青年不断进步、实现价值、造福桑梓。
新闻热点
曝光台
|
|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