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村 > 正文

老董和他的塞北秧歌队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4-16 22:00:45

4月15日上午刚过9点,老董拎着笛子,急匆匆地走进文体大院。
正在大院内小广场打太极的李婶笑嘻嘻地调侃道:“老董头,你今天可是来晚啦,我们太极队都打完一套拳了。”
老董没顾上还嘴,直接推开戏曲排练室大门。
“罢了,在坟茔叫了一声朱成登,您的儿呀,那次你早早回来也还罢了,如若不早早回来,眼巴巴咱母子就不能团圆了……”看到徒弟们正在相互对戏词,演奏人员围成一圈练起家伙什儿。老董和大家笑着点了点头,说:“你们继续。”
今年69岁的董世宏自幼学习塞北秧歌,是大同新荣区上深涧村文体大院戏曲队队长兼“总导演”,平时老董每天八点半准时到戏曲爱好者相聚室为当天的排练做准备,这天由于家里有事耽搁了些时间,急匆匆赶到排练室,看到68岁的师弟施万寿已经组织大家操练起秧歌《牧羊圈》来了。
董世宏松了口气,对记者说:“俺们排的塞北秧歌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大多是二人或三人的歌舞小戏,有时也有情节较复杂、人物较多的大戏。现在俺们排练的主要有《汾河湾》《夜宿华庭》《姜郎休妻》等,秧歌队每天都要排练四五个小时,队员从40多岁到70多岁都有。虽然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俺们秧歌队还是有经费不足、设施落后的问题。”
据了解,塞北秧歌是活跃在晋冀内蒙古交界处的一个民间剧种,有着数百年历史,古老而独具特色。据初步考证,该剧种的文学、音乐结构源于明代,它是人们在放牧以及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相互传唱的民间小调,演唱风格兼有中原的细腻和塞北的粗犷。
这仅仅是新荣区上深涧村注重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上深涧村村党支部书记杨永给记者介绍道:“近年来,俺们村先后组建了威风锣鼓队、老年太极队,创办了戏曲爱好者相聚园,极大丰富了村民们精神文化生活。今年过了国庆,等到农闲时俺们村还要举办第二届农民趣味运动会。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村民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并且增进了村民的向心力,增强了村干部的凝聚力。”

本报记者 王少斐 常慧忠

责任编辑:闫锁桃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