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产业 > 正文

土沃老花鼓

文章来源:山西新农网--美丽乡村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7-17 16:10:19

山西新农网讯)土沃老花鼓是传统的群众艺术表演形式,距今已有 360 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清代至民国的产生、形成期,建国初至“文革”期的成熟、兴盛期,“文革”期间的沉寂、消亡期,“文革”以后的复苏、抢救期。

土沃老花鼓之所以称为老,有两个含义:一是土沃老花鼓在沁水流传历史悠久;二是独特的表演形式长达 200 多年,人们久看不厌,老戏新看,十分有趣。土沃老花鼓是将打、唱、跳三个部分融为一体的舞蹈表演形式,表演队伍由 20人到 50 人均可,主要角色有老丑、小丑、花姑、老婆、腰鼓手、报马童、担鼓,主要表演步法是“曲曲步”,要求全脚擦地行进,身体左右宁转,如风摆杨柳,轻柔优美。全场表演的队形分为“双龙出水”、“三盏灯”、“十二连沟”、“双龙摆位”、“双插花”、“九道湾”、“荷花转”、“单闷葫芦”、“枣化形”、“双分头”等,最为精彩的是“四丑登场”。

土沃老花鼓的乐谱有两种,一种是舞蹈谱(走场锣鼓),分为走场谱和登场谱;另一种是曲调谱(花鼓调)分为“老调”和“新调”两首曲目,歌词随时代自编。

土沃老花鼓自制的乐器、服饰和道具分为三种类型。打击类:主要有口噙鼓;服饰类:主要有串铃、丝麻胡嘴、蝴蝶帽圈、对襟袄等二十余种;道具类:主要有羽毛扇子、拂尘。另外还使用小堂鼓、腰鼓、大锣、小锣、小钹、小镲、小勾锣等乐器。腰装和化妆基本模仿戏曲的生、末、净、旦、丑名行当,从头到脚全身自己设计,自己加工制作,既有模仿性又具特色性。

土沃老花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沃老花鼓在十年文革之后,在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发掘、抢救、传承、发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人们对传统民俗的日益淡化、后继无人、认识不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实际意义等诸多原因,使得土沃老花鼓发展滞后,濒危状况很难改变。亟待我们加以继承、创新和提高。

责任编辑:闫锁桃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