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产业 > 正文

“王长远们”:民间创作人的红色情怀

文章来源:山西农民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8-27 11:23:10

  • ▲图为王长远(右一)在为乡亲们讲红色故事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抹黑英雄、质疑英雄之声。忘记英雄的民族没有魂,由退休干部王长远牵头组织的民间工作室坚持挖掘编写和宣传英雄,为抗日英雄树碑立传。在10年时间里他们共出版30部、600余万字红色专著,为河东大地一批英烈树立起一座座丰碑。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一部名为《铁血丹心——闻喜抗日英烈谱》的专著及时出版。该书为闻喜县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60余位烈士和与日寇侵略者英勇奋战的60余位抗日英雄立了传,并为245位烈士作了简介。全书收录大量的历史照片及著名书法家题词,图文并茂,情节感人,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该书作者是山西省作协会员、经济学副研究员、闻喜县卫生局原党总支书记王长远,这是他和王长远工作室一班人为河东抗日英烈撰写的第30部人物传记。带着惊奇和崇敬的心情,笔者见到了这位72岁的退体老干部。
  难以泯灭的红色情怀
红色资源是个宝。河东是一块红色的热土,闻喜县是一个英雄的家园。抗日战争爆发后,闻喜县革命老区逐渐形成,成为晋豫边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陈家庄、后堡头、柏林、横榆等村,是新中国成立前稷王山革命根据地、中条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闻喜、稷麓、绛南三县的县委机关和抗日民主县政府、中共太岳三地委、三专署、第三军分区司令部等党政领导机关及晋南报社、电台、银行、兵工厂、政民医院等30余家机关都驻扎在这里。1944年1月,闻喜县同蒲铁路以南地区成为既有日伪政权和阎锡山地方政权,又有抗日民主政权的三种政权并存的局面。就是在这种复杂、险恶的形势下,围攻闻喜城、守卫裴社村、强攻庙坡山、夜袭上庄村、中条山战役、闻夏战役等一个个重要战事在这里发生。条西地委书记、首任新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闻喜县抗日民主县政府县长、原山西省副省长卫逢祺,太岳第五专署专员、原山西省检察院检察长金长庚,太岳抗日九支队支队长宋振山、大队长王寿山,烈士孙兴华、剡希何、王立中等一个个英雄人物在这里诞生。这些革命前辈、英雄人物为保卫家乡这块神圣的土地,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与日本侵略者和蒋阎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革命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极大贡献。该县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300多位烈士血洒疆场,为国捐躯,长眠地下。
王长远的父亲王寿山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闻喜县抗日游击队第九支队一大队队长,他先后参加战斗150余次,1次被捕入狱,6次脱险,8次身负重伤,两次死而复生,屡立奇功,他的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父亲的老战友、老领导柴泽民、金长庚等,是王长远从小就熟悉的人,也是王长远经常拜访,聆听教诲的人。1972年7月原九支队政治部主任郭安选、副队长樊马义等老首长回闻喜参加党史座谈会,王长远在帮助他们整理回忆录期间,曾萌发过为英烈们写传记念头,但因种种原因又放下了。2003年的一天,王长远打印一份材料,打印部的小青年竟然不知道中条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的名字,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宏大的计划在王长远的脑海中渐渐形成——为英烈群体立传。
这么宏大的工程仅仅依靠王长远一个人是无法付诸实施的。于是,他找到了纪实文学作家杨澍,两人一拍即合,组成“二人店”,开始了艰难的创作。后来,退休教师张引太、贾发学,农民王更源、张红伟、退休干部邱中民、王永福、李之一等一批作者参与进来,大家成立了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命名为王长远工作室,专门从事红色传记创作。
王长远说:“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革命英雄已经作古,一些革命文物亦被毁弃,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青少年对以往的烽火年代业已淡忘。我们结合闻喜实际,编写出一批红色人物传记,用铁的事实,还原历史真面目,回击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企图和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行径。自觉把为英雄立传、为烈士树碑,当成了自己的一份义务,把对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当成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千辛万苦挖掘资料
 撰写英模人物传记,采访和收集资料是相当艰难的。孙兴华、剡希何、王立中等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成为烈士,王寿山、宋振山、金长庚、卫逢祺等已经先后辞世,健在的李佩璋已经是102岁的高龄,他们在世的战友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寥若辰星。怎么办?
王长远和工作室一班人商议出五种办法:一是穷读史书典籍记载。运城及各县方志、党史文献资料,他们大都熟读,以此作为写作的基本依据。二是遍搜老前辈回忆文章。王长远凭借自己抗日英雄后人的身份,同许多老前辈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子女有着广泛的联系,搜集到许多老前辈亲书或口述的回忆录,弥补了史书记载的粗疏。三是详研历史档案材料。他们从省、市、县各级档案馆获益匪浅。四是拜访健在的老人。这些老人是亲历者、见证人,尽管他们的年事过高,听力、表述力已经退化,而从他们口中抢救史料、聆听历史,却是采访的重中之重。工作室的一班人数番前往北京、太原等地采访柴泽民等老领导,不间断地深入乡村拜访知情的老人。五是踏访老前辈主要活动区域。中条山、稷王山、火焰山、鸣条岗、峨嵋岭,是当年河东抗日根据地;堆云洞、韩家岭、陈家庄、小柏爻、牛庄村是当年河东地委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场址或机关驻地;夏县其毋村、南郭村、泊头村分别是嘉康杰、金长庚、宋振山的家乡,他们一一前去寻觅、拜谒。在那里,他们将目光穿越时光遂道,让历史和现实交融。
作为总策划和领头人的王长远,一方面拟定书稿题目,拿出编写提纲,解决出版资金难题,另一方面带领编写人员调查采访。他不顾年事已高、身体有病,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采访了许多老前辈,考察了不少战场遗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由于“工作室”是民办机构,没有一分钱的经费,王长远就自掏腰包,到北京、上海、沈阳、太原、临汾等地采访柴泽民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其后人,几年下来,他竟垫进去好几万元。2005年秋的一次采访途中,他骑着自行车从崖上跌下,摔坏了腰,好长时间都行动不便。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他的身体被透支,如今他患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但仍激情不减,奔波不止。
杨澍,这个曾被 《山西文学》授予“优秀作家”的闻喜人,除了有很好的文笔外,还有执著的创作精神,他为了查阅“闻喜抗日斗争”的史料,曾在闻喜县档案馆里泡了半个多月;他为了解王寿山、宋振山、金长庚等人的革命事迹,曾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连续采访了80多位知情人……
张引太,这位退休的中学校长,为了采访原山西省副省长卫逢祺在闻喜的革命斗争经历,几乎走遍了郭家庄、柏林、七里坡等乡镇的村村落落……
在采访和调查中,他们始终怀着一种虔诚而温暖的心情,去重温那段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去触摸一位位英雄的曲折心路,去感受一位位革命者的伟大情怀。他们强烈地意识到,英雄们的名字,不能随岁月更替而暗淡;英雄们的精神光芒,不能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就这样,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采访、查阅中,收集到的资料几乎有一人高。这些珍贵的资料,为红色传记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激情加严谨才能出好作品
真实,是人物传记的基本要求,红色传记尤其如此。工作室的一班人严格按照历史文本写作的要求进行这项工作,真实记录书中人物的革命活动及其生平。同时把握人物活动时期的历史背景,将采访到的素材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去考证,做出符合历史真实的记录。对于史书中存在疑问的许多记载,他们进行特别考证,不照搬照抄,以讹传讹。
在民间,关于嘉康杰中条山暴动失败以后的去向,有数种史书皆记载为嘉康杰前往闻喜峨嵋岭上庄村以扛长工为掩护,继续领导河东特委工作。杨澍、王长远在编写《金长庚传》时,查阅了大量资料,注意到当时的情形是,阎锡山政府重金悬赏捉拿嘉康杰、金长庚,村村有反共保卫团,遍地是便衣特务,在白色恐怖笼罩河东的严酷环境中,说嘉康杰为人扛活,不能令人信服。再者,嘉家为富户,嘉康杰少小读书,不事稼穑,外出学成回到河东以后,长期教书办学,面临敌人的到处搜捕,讲他会做农活、能扛长工,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带着疑问,他们专程到小柏爻村拜访孙兴华烈士80多岁的儿子孙秀山、孙玉山兄弟,两位老人十分肯定地说,嘉、金二人是由孙兴华的连襟、共产党员白子明从其家郭店村带来藏入孙家的,以后又转移到孙家的几位亲戚家居住,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处于完全隐蔽的状态,几乎与外界隔离,根本没有扛长工一说,也谈不上继续领导河东革命。后来,在找到的金长庚的一份自述中也印证孙家兄弟的说法。王长远他们在书中纠正了这一流传甚广的说法。
正是靠着严谨的写作态度、满腔的写作热忱和对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一部部的红色传记诞生了。10年间,《柴泽民在河东》《金长庚传》《孙兴华传》《峨嵋赤子李佩章》《席荆山传》《宋振山传》《卫逢祺传》《稷麓县长赵宜轩》等30部专著,600余万文字,为河东大地一批英烈树立起一座座丰碑。《王寿山传奇》《百姓的好当家》分别获2005年度、2010年度运城市 “五个一”工程奖。
这30部600万字的红色传记,涉及并予以记载姓名和业绩的革命先辈达数百人之多,因此它不仅仅是几个人的个人传记,也是河东抗日英雄和革命志士的群体传记。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卫建林在给王长远工作室的信中写道:“写这样的红色传记,需要有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和对老一代革命家的崇敬,需要艰辛的劳动和严谨的工作,以一整套河东老革命家的传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读本,是运城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盛事,也将成为河东大地后人迭起、一代胜过一代的重要条件。”
问及王长远工作室今后创作红色传记的打算,王长远、杨澍深情地说:“在历史的天空中,河东地区的革命前辈、英雄人物,如群星璀璨,值得河东儿女世代铭记,他们留下来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传承。为革命前辈立传,讴歌河东英雄,我们只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将继续努力,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王志峰

责任编辑:闫锁桃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