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卫 > 正文

从“海归”到“村医” 这个中医不寻常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04 09:03:36

 原标题:张石平:从“海归”到“村医” 这个中医不寻常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上大学、晋升职称、出国定居……这些本是世人眼中“上进”的代名词,对张石平来说,都没有在家乡当一名乡村中医来得实在:“中医是扎根于基层的传统医术,能为家乡人看病,我就没白学中医。”

    从曼彻斯特到徐沟镇

    清徐徐沟镇十字街是镇子上最热闹的街道——张石平医生的诊所就开在这条街上。

    诊所不大,门前甚至连一个正式的牌匾都没有。“镇子上的人看病讲实际,装修得太讲究,病人反而不敢进来了。”从2014年年底正式营业到现在,张石平的“归仁堂”已经开了三年多的时间。“说实话,我个人的名气可能比我的医术名气还要大些。”这话有三分玩笑,却也不乏事实:2005年,张石平夫妻放弃国内发展良好的事业,到英国工作,成了镇上人人羡慕的对象;七年后,张石平从英国曼彻斯特回到家乡清徐徐沟镇,到村卫生院做了一名村医,很快又成了镇上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2012年12月底,在英国工作了七年的张石平回到祖国。“当年和我一起玩的发小,听说我要回来当村医,都说我是脑子坏了。”

    “回国后,我的老单位、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曾经邀请我回去。”出国前,张石平就是该院的副主任医师、科室带头人,回到老单位干老本行,这样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张石平却拒绝了。

    “我回来是打算在乡下做一名最基层的中医。”在张石平印象里,清徐当地的医疗水平一直处于尴尬地位:“清徐和太原城区、太谷县接壤,有实力的中医资源能留在清徐当地的并不多。”

    副高职称的村医"临时工"

    张石平婉言谢绝了邀请,满腔热情地回到家乡,“出国前我就已经是副高职称,从1990年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没有离开过中医临床,我以为,当个村医不会有任何问题。”

    然而,现实却让张石平始料未及。按照当时县卫生局的有关规定,村医招聘年龄要求在35岁以下。“我显然太超龄了,没人敢为我破例。”

    不甘心的张石平,索性就在东南坊村里的卫生院当起了“临时工”。

    “刚开始,来看热闹的比看病的人多,很快,我的医术得到了村里人的认可,每天上午二三十个病人排得满满的。”

    “在村卫生院做临时医生,毕竟还有诸多限制”,基层群众找大夫看病不分科,张石平的很多中医思想,在卫生院无法施行。2013年底,当了一年“临时工”的张石平开始琢磨自立门户,经过近一年筹备,“归仁堂”诊所正式开了张。

    不花钱的野菜也能治病

    尽管在英国工作了七年,“归仁堂”一直坚持着中医传统:诊所里只有中草药,老中医常用的碾槽、碾盘、戥子一应俱全,诊所的墙角甚至还立着一根半人高的树桩子。“这是老中医捣药的传统配备,在树桩上捣药才能吃得上劲儿。”

    张石平行医也是一副传统中医的作派:病人看病不用挂号,遣方用药也秉承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务求便宜有效。甚至有的病连药都不开。

    有一个小伙子流鼻血总也止不住,当时正逢春天野菜遍地的季节,张石平就让小伙子的家里人到田垄挖一些刺蓟回来,焯水凉拌,当菜吃了几顿就好了,病人一分钱都没有花。

    镇上的小学老师王建荣迁延七八年的老鼻炎,吃了张石平十几服药后好了个七八成。

    “你这个病不要总想着吃药,坚持每天户外散步,依靠自身调节才能好得彻底。”听了张石平的建议,三年来王老师的鼻炎一次都没有再犯过。

    花甲之年的李大姐,连着几个月都睡不好吃不香,还经常发脾气。张石平诊了诊脉象,开出了一张奇怪的处方:“《大海啊故乡》《江河水》《二泉映月》,每天早晚聆听,至少半个小时。”李大姐听了没几天,就高高兴兴和几个老姐妹出门旅游去了。“她的病根在气,气五行属木,这些音乐都是悲情音乐,悲五行属金,金可以克木,所以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啊。”张石平三言两语就解释清楚了音乐药方的玄妙之处。

    “东南坊那个从英国回来的大夫,看病有水平!”患者的口碑是最好的广告,渐渐地,“归仁堂”在十里八乡有了名气。

    延续四代的中医情怀

    每年,张石平都会趁农忙病人少的时候,回英国看看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在英国工作七年,张石平一直从事中医,收入稳定。之所以让他下定决心回国,还是心中那份难舍的中医情怀。

    张石平一家从曾祖父开始,四代行医。“从小,家里就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医书。‘文革’时,父亲因为成分不好不能行医,然而总有村民到了深夜,悄悄地来找父亲看病,父亲每每都会冒着风险为村民解决病痛。”父辈的言传身教,让张石平从小就坚定了当医生的理想。“1985年考大学报志愿,我所有的志愿填的都是中医,几乎整本志愿表的中医院校都让我挑遍了。”

    “欧洲国家目前对中医还存在诸多限制,一些中医常用的毒草药、动物药、矿物药都属于禁用类,使用不便。所谓的中医,只能局限在针灸和一些简单疾病治疗上。”在英国的时候,每每和国内的同学联系,看着国内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开放,张石平再也坐不住了:“我要回去。”

    也许作为同行和同学,山西针灸医院副院长刘越清更能理解张石平的选择:“基层老百姓对中医药的信赖程度很高,更有利于展开手脚做一番事业。作为同学,我理解、支持,同时也钦佩老张的这份果断和决心。毕竟,这是每一个中医人都不会舍弃的情怀。”

    张石平的诊所里贴着一副自己写的对联:“但愿世人都康健,何惜药架满埃尘”,横批“天下归仁”。“归仁堂”便是语出《论语》中的“天下归仁”,张石平又为其赋予了自己的含意:“我就是一个离家的归人,回到家乡,内心的那份叶落已归安宁,这也是在其他地方从未有过的感觉。我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愿意为她付出;我追求中医的发扬光大,甘心为他付出。”(记者 张波)

责任编辑:闫锁桃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