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村 > 正文

神池:破旧立新,奔向致富好光景

文章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25 20:25:06

 4月8日,山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2018年拟“摘帽”的17个县(区)进行了公示,神池县名列其中。

举全县之力补“短板”、强“弱项”、还“欠账”,聚焦点、攻难点、扫盲点,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神池县站在高点看脱贫、立足长远促攻坚,推动贫困退出各项指标按期全部达标。

“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是长远。我们要始终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善作善成的定力,完善机制,提升质量,巩固成果,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考验,经得起人民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阅。”站在新起点,神池县委书记曹爱民如是说。

摆脱贫困,破旧立新,认识更加深刻

摆脱贫困,变化显而易见。

“我们村地处全县高点,耕地质量不高。2017年,我们推广渗水地膜谷子种植,产量大幅提升。用科技改变传统种植,这是我们在脱贫攻坚中一直做的工作。”

4月11日,在神池县龙泉镇荣庄子村,第一书记康文翀告诉记者,过去荣庄子村与“富裕”并不沾边,脱贫攻坚中,村干部带领村民推广科学种植,发展订单农业,建立了以传统玉米、谷子种植为主,辅以果菜大棚、小杂粮种植,兼顾养殖业发展的立体农业模式,百姓收入逐年提升。

走出贫困,需要提高认识,破旧立新。

神池县是胡油、胡麻、羊肉、莜麦、黑豆、黍子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认证县,也是全省“有机旱作农业试点示范县”和“中国亚麻油籽之乡”。但是近年来,旧的种植结构和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致富需要,神池县干部群众将目光聚焦在了“特色”二字上,打造以胡麻、黑豆、谷子、莜麦、马铃薯等十种农作物为主体的种植业,连续五年获得大丰收,其中仅依托渗水地膜谷子精量播种一项,种植户户均可增收5000余元。该县还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含量提升。2018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5.07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2%。集中打造的3个有机旱作农业集中连片千亩示范片,带动100多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

在神池县县长孟宏斌看来,脱贫攻坚不仅仅带给该县“方法论上的经验”,更在“价值观方面给我们以新的启示”。

新的启示内涵丰富——

党建是保障: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是脱贫攻坚“硬仗”完胜的基础。

“精准”是法宝: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坚持真正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才能得到百姓认可。

“实”上有文章:唯有做实工作,落实政策,下实功夫,才能踏实迎接考核验收,心中才有底气。

干部是“引擎”:脱贫摘帽,关键在干部,只有干部有压力、有动力,脱贫攻坚才能“给力”。

民心是“根基”:脱贫攻坚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必须尊重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扶到群众的“需”上、“根”上、“点”上、“心”上,才能赢得民心民意……

来自实践的珍贵启示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如今,脱贫“摘帽”后的神池县,正在以新的启示为指导,开展巩固提升工作。

巩固成果,提高质量,力度更加强劲

郭海燕家依靠打月饼,2016年脱了贫。但月饼一年只卖两个月,郭大姐家始终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近年来,神池县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贫困户依托网店,收入翻了番。今年4月,郭大姐也开起了淘宝店。

“网上卖月饼,一年四季都可以有生意做,咱也不能一直走以前的老路子。这不,电商园里有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学了不少新知识,以前我连网都不会上,现在都能做后台管理了!”郭大姐说。

“电商产业园内每天都有各种培训课程,天天都有人报名听课,大家学习积极性都很高!”电商园负责人温先生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神池县电商产业园已成功孵化贫困户电商创业者12名,新开淘宝店铺18家。

“今年我们提出了脱贫‘摘帽’后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在巩固提高脱贫质量上下功夫,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就是要强调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稳定脱贫产业。”曹爱民说。

近年来,神池县分别实施了深度贫困攻坚行动,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难题;实施了产业提升富民行动,依托羊产业改良扩繁全覆盖、有机旱作农业大推广,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实施了易地搬迁巩固行动,解决搬迁对象稳定发展的问题;实施了乡村建设提升行动,优化农村全面进步的硬件环境;实施了社会保障提标行动,完善政策兜底保障的制度体系,防止返贫;实施了内生动力激励行动,补齐脱贫攻坚的精神“短板”。

2019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百姓生活质量,神池县工作力度只增不减——

保持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的力度只增不减:领导力量不变、包联责任不变、帮扶机制不变和到村到户扶持政策不变,建立完善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

保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力度只增不减:将稳脱贫与奔小康相衔接,稳增收与兴产业相统一,强“三基”与强治理相促进,严格落实各项扶贫和惠民政策,提升发展能力。

保持扶贫政策长期稳定的力度只增不减:稳定政策供给,全力推动脱贫攻坚战由“打赢”向“打好”转变。

保持监督跟踪问效的力度只增不减:紧盯扶贫涉农资金和政策落实、项目落实,全方位、多轮次精准监督和跟踪问效。

护卫脱贫这片“天”,守好发展这片“地”,神池县从未松懈。

拓宽思路,谋划发展,重点更加明确

“神池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城乡面貌差;由于缺水,农业产值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地标产品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巩固提升中,我们要进一步打开思路,比如扩大养殖业发展规模,提高小杂粮产品附加值,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孟宏斌说。

思路一变天地宽,从神池县羊养殖业的发展上可见一斑。

神池人有养羊的传统,但过去羊却是用来“养着吃”的。如今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2016年,神池县按照“稳量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走政府推动、企业支撑、合作社为纽带、贫困户为主体、金融为助力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从改良扩繁入手,引入晋神五和畜牧有限公司的技术和资金,建成了晋西北地区最大的种羊繁育基地,成功培育出了杂交一代“杜湖羊”。 落实扶贫政策红利,激发贫困户求发展的内生动力,神池县稳定养殖产业采取了“三步走”策略:

——2018年,种羊繁育基地实现功能完善、产能达标,合作社、示范村、示范户能够起到引领带动作用。这一步中,神池县已经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将10282只妊娠湖羊、杂交一代杜湖羊发放到贫困户手中,直接带动453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2019年,提升改良扩繁能力,启动10个扩繁场的建设,整体改良,全面扩繁,基础母羊达到30万-40万只。

——2020年,实现改良全覆盖,完成“六个一”工程:做强1个种羊繁育基地,全面建成10个扩繁场,新建100个专业合作社,创建100个示范村,培育1000个示范户,羊饲养量稳定在100万只的规模,人均养羊年收入突破万元,实现“稳量提质增效”目标。

从“羊是养着吃”,到稳定并扩大养殖产业,思路的改变,带来的是发展思路的创新和致富目标的明确。

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武耀鹏,2018年创办了“神池印象”品牌系列产品。他的公司将红豆、黑豆、小米等传统农产品,加工成为各种代餐粉、保健醋、美容护肤品,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如今粗加工的农产品已经不是市场消费的主流,我们的经营思路也在变化。现在我们一方面结合市场需求推广订单种植,推动贫困户生产经营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依靠本地农产品上行销售提高神池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扩大生产规模,吸纳贫困户到公司就业,搭建我们自己的服务平台。”武耀鹏说。

乘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劲东风,创造机会、创新思路,走上一条转型发展、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新路,神池县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巩固提升,奋发有为,只为前方好光景。

记者手记

较真“十亩地”

在当前全省正在开展的“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中,“众说‘十亩地’”论坛是神池县委大讨论的重要载体之一。

论坛的主题是三句话:守好“十亩地”、跳出“十亩地”、筑梦“十亩地”。

十亩地,对神池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采访时,记者谈到“摘帽”之后该如何“巩固提升”,神池县委书记曹爱民着重强调了一点:“我们要重视‘十亩地’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也‘十亩地’,败也‘十亩地’。要跳出‘十亩地’,才有大发展。”

“在下基层了解脱贫工作进展时,我发现一户做月饼的农户,一年里月饼只做两个月,挣点钱就知足了。我们农户可以知足,但是脱贫攻坚绝对不能‘知足’!”神池县县长孟宏斌对记者如是说。

神池当地素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说法。实践证明,满足于十亩地本身的产能,只能过着“吃不胖、饿不瘦”的生活,最终与时代发展脱节。而神池全县上下聚焦“十亩地”未来的发展,恰恰是一种自我警醒,也是未雨绸缪。

“巩固提升”最大的“敌人”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固步自封和满足于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讲,较真“十亩地”,对神池而言可能是一场思想的激荡,却有可能打开一个县持久发展的动力之源。本报记者赵冰峰 畅雪 通讯员李儒

 

 

责任编辑:闫锁桃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