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太原市心脑血管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72岁的患者李大爷,症状是胸痛。经过心电图检查,接诊医生邓大夫确诊李大爷是急性心肌梗死。邓大夫表示:“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属于冬季多发病,患者一旦发生急性心梗,短时间内就有生命危险。”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导致冬季多发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天冷的时候,血管收缩变细,使血流减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气温骤降会诱发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疾病和肺部感染,通常是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强冷刺激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出现心梗;秋冬季天气干燥,呼吸消耗大量水分,导致血液黏稠,血液流通不畅致血管堵塞;冬季室内外温差大,血管剧烈收缩易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随血液流到狭窄地方就易堵塞血管。
感冒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感冒期间,身体的免疫力比较低,长期剧烈咳嗽、发烧、病毒感染,都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所以在冬季,一定要注意身体各个部位的保暖。同时,室内温度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23℃左右就可以。温度过高,和室外温度形成巨大反差,易对身体形成较大刺激。
另外,还要防止肠胃受凉,这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这是因为在肠道内,分布有迷走神经,主管呼吸和消化系统等。当腹泻、肚子疼的时候,肠道内的迷走神经出现反射,张力增高,引起血流减缓,血压降低,心跳也会放缓,心脏和大脑就会由于供血不足,导致患者发生晕厥等风险。
强身健体是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方式之一,邓大夫提醒,晚饭后锻炼是最佳选择,尤其是在绿化环境比较好的公园或是山上。对于植物来说,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晚上则相反。所以,选择傍晚——含氧量积累较高的时间段,来锻炼身体,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并且对血管也很有益。
为了保护肠胃,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避免或者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吃水果时要注意温热,例如可吃熟苹果、熟梨,还有烤香蕉。在饮食方面,老年人应该以清淡和荤素合理搭配为原则,多摄入瘦肉、青菜以及蛋类食物,同时忌食一些肥甘辛辣之物,如油炸类食物、酒类、辣椒等。中医认为肥甘辛辣的食物能生痰助火,因此患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应当慎用。还要注意不能吃盐过多,摄入食盐过多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功能不全;或会引起小血管收缩,加重高血压。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这在精神调养方面是不容忽视的。“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平稳的情绪,有很多疾病就是由于情绪太激动引发的,比如心梗、脑溢血等。”邓大夫强调,“老年朋友更适合养心养性,平时可看书、画画、练字、喝清茶,对身体都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老年人如厕时,最好改蹲式为坐式,且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血液流畅不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前胸+左肩+左臂
三个部位同时疼痛,在隐匿性冠心病中最为常见,容易让患者误以为是肩周疼痛等关节病。
前胸
与典型心绞痛(左胸靠近心脏处)不同,这类患者的疼痛更靠近中央。
后背
单纯后背疼痛,很难让人联想到是心脏病,若吃止痛药无效,服用硝酸甘油反而缓解,须赶紧就医。
上腹部
胸部以下、肚脐以上,这个位置往往让人联想到胃痛。若吃胃药无效,就要引起注意了。
颈部+下颌
从下颌一路延伸到颈部,感觉像喉咙痛,但范围又比喉咙痛要广得多。
胸骨后+颈部
就是戴红领巾的部位,有些患者的疼痛是一阵一阵的,有些患者是放射性疼痛。
在非急性发作期,不少老年人愿意选择保健品,预防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但是邓大夫提醒老年朋友,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保健品的作用难以确定。比如患者要定期服用阿司匹林来防止血栓,患者经常会询问能否用纳豆或是相关保健品来替代,虽然纳豆中确实含有部分抗凝作用,但是距离产生治疗效果还相差甚远。
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虽然患有同种病,但是身体的健康状态、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不同。“比如同是高血压,人的心跳不同,有的偏慢、有的偏快,所以需要服用的药物也会不同。”邓大夫提醒,要根据自己的方案来服药,切不可盲目跟随“病友”服药。
“如果确定了治疗方案,最好不要随意更换。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有些患者觉得短时间内药物没疗效就会放弃,去换成别的药物来吃,这样换来换去反而对身体不好。有些药物是用于缓慢调节的,只要坚持服用就可以了。”邓大夫还提醒,每位患者的药物会随着治疗方案的调整而变化,因此还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来源:老友导报 胡秀峰
新闻热点
曝光台
|
|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