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科学治疗肾盂肾炎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4-22 09:14:08

肾盂肾炎是指肾盂、肾盏及肾间质炎症,大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根据病程长短,肾盂肾炎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见于育龄期女性,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全面认识肾盂肾炎,有利于正确治疗,守护肾脏健康。

       症状复杂需要注意

       肾盂肾炎又称上尿路感染,常见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属、念珠菌属等。大肠埃希菌具有O、H、K 三种抗原,具有大量K抗原的大肠埃希菌容易引起肾盂肾炎。与尿路结石相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较少见,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多见。

       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骤,患者可有以下表现。

       一般症状 高热、寒战,体温多在38℃~39℃,也可高达40℃;热型不一,一般呈弛张热,也可呈间歇热或稽留热。患者可有头痛、全身酸痛、热退时大汗等。

       泌尿系统症状 患者有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少数有腹部绞痛,沿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体检时在上输尿管点(腹直肌外缘与脐水平线交叉点)或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十二肋交叉点)有压痛,肾区叩击痛阳性。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儿童患者的泌尿系统症状常不明显,起病时除有高热等全身症状外,常有惊厥、抽搐发作。

       胃肠道症状 患者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中上腹或全腹疼痛。

       一般来说,病程超过半年或一年的肾盂肾炎为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容易反复发作,但症状较急性肾盂肾炎轻。患者可能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常有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腰痛,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有时会有急性发作。

       辅助检查帮助诊断

       辅助检查对于诊断肾盂肾炎具有重要意义。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非常简便、可靠的检测泌尿系统感染的方法。患者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液待测,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白细胞称为脓尿。

       尿细胞学检查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大于105CFU/ml提示感染。

       超声检查 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查方法。该方法能帮助鉴别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多囊肾、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脏大小不均、结石等情况。

       X线检查 由于急性尿路感染容易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故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宜在感染消除后4~8周进行。急性肾盂肾炎以及无并发症的复发性尿路感染不用常规进行肾盂造影,慢性或久治不愈的肾盂肾炎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可分别进行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排尿时膀胱输尿管造影,检查有无尿路梗阻或结石、输尿管狭窄或受压、肾下垂、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以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此外,肾血管造影可显示慢性肾盂肾炎的小血管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必要时,患者可进行肾脏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排除其他肾脏疾患。

       同位素肾图检查 同位素肾图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功能以及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残余尿情况。急性肾盂肾炎的肾图特点为高峰后移,分泌段出现较正常延缓0.5~1分钟,排泄段下降缓慢。慢性肾盂肾炎肾图的分泌段斜率降低,峰顶变钝或增宽后移,排泄段起始时间延迟,呈抛物线状。

       积极治疗保护肾脏

       肾盂肾炎一般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防止复发,减少肾实质的损害。建议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以降低髓质渗透压,提高吞噬细胞功能,冲洗膀胱内的细菌。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另外,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缓解膀胱刺激症状,并可增强青霉素、红霉素、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作用。

       肾盂肾炎患者在服用抗菌药前应留取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未出时,采用经验性治疗,可选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或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得到药敏试验结果后,应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宜采用注射方式用药,疗程一般为2~4周;热退后可改为口服药物。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患者疗程应更长,常为4~6周。抗菌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尿路检查,若发现尿路解剖畸形或功能异常,应及时对症处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留置导尿管或尿路支架管的患者,应尽量缩短治疗时间,以避免细菌耐药。总之,患者应早期、及时、足量、合理使用抗菌药。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肾盂肾炎患者预后良好。

责任编辑:张娜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监督热线:13671258927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