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基层 > 正文

柿子挂枝头 盼你免费来采摘 泽州县两谷坨村有大约一万株柿子树,以往绝大多数因无人采摘而废弃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0-26 11:00:27

 

    

    “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柿子树!”10月24日,面对枝头挂满红彤彤柿子的柿子树,3位从晋城市区到两谷坨村旅游的女士不由发出阵阵感叹。
    随着柿子进入成熟期,看到村里近万株柿子树上的诱人红柿大多无人采摘,该村支部书记李南南代表全村村民向游客发出盛情邀请:欢迎大家到两谷坨村免费采摘柿子!
    到处都是丰收的柿子树
    两谷坨村地处晋城市泽州县大箕镇东南部,东与河南省博爱县接壤,南和河南省沁阳市杨庄河村搭界。
    两谷坨村面积10平方公里,境内群山环抱,异峰突起。全村的东村、西村、大坪、西庄、李道辿五个自然村,犹如五颗珍珠散落在丹河、白水河岸畔深山峡谷之中。尽管只是南太行山中名不见经传的山村,但两谷坨村却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如今,村里不仅有为数众多的建于明清时期的石头屋,村内还有三教庙、山神庙及凤凰古寨城郭遗址。
    靠近青天河水库的李道辿自然村位于丹河西岸的半山腰的自然村,靠山临水,传说铁拐李曾在此修仙,因此被称李道人辿,后简称李道辿。如今村内的“三教圣殿”据说是为祭祀铁拐李所建。大坪自然村南门岭官石屋旁有血石板。传说,这是当年穆桂英挂帅征战路过此地,血洒石板,故名血石板。穆桂英血洒山崖的石板下,有个藏兵洞。而下面的一个山沟,传说闯王李自成曾途经到此驻扎过,至今留名“闯洼”。
    比美丽传说更能吸引人的是,每到金秋季节,满山红叶、层林尽染的两谷坨村,山上山下、房前屋后、田间塄边,到处都是枝头挂满柿子的柿子树,漫山遍野的柿子黄映入眼帘,如在柿林中穿梭,一不小心就会被成熟掉落的柿子“击中”。
    村支部书记李南南今年30岁,担任村支书已有4个年头。他介绍:“全村180户690口人,常住人口180人,大部分村民年龄为60岁以上。”
    山西晚报记者来到村里山下的柿林中,正遇一位村妇在柿子树上挑杆采摘柿子。一打听,这位农妇已62岁,坐在四五米高的柿子树上,采摘柿子动作麻利。在与她交谈中才知道,她64岁的丈夫正在距此不远的另外一株柿子树上采摘。
    在村内一座石头房前,一位农妇正在将采摘好的柿子收集到箩筐内。一问年龄,老人已70岁,她指着柿子树上赤脚正在采摘的人说:“那是俺孩子他爸,今年72岁了!”
    老人随手将剥开柿皮的柿子递过来说:“吃吧,这柿子熟透了,比蜜都甜!”看着山西晚报记者“贪婪”地将柿子吃下,在场的众人都笑了起来。
    美景美食等着你
    10月23日、24日,山西晚报记者连续两天前往两谷坨的5个自然村探访,感觉该村是泽州县乃至晋城境内柿子树最多且较为集中的村庄。
    “做柿饼过程很麻烦的,先去掉皮,然后反复晾晒、捂起来存放,先后得进行三次。等柿子出了霜,就能压成柿饼了。”在李道辿自然村,巧遇正在屋顶上晒柿子的村小组组长徐小明:“李道辿今年能收十几万斤柿子,柿饼能卖十几块钱一斤,鲜柿子就只能卖一两块钱。”
    李道辿的柿子之所以能销售出去,靠的是前来青天河景区旅游的游客。而两谷坨其他四个自然村的柿子想销售出去,就没有这个便利条件了。
    “这些柿子树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村内拥有众多的柿子树,生在大坪自然村的李南南对此也感到很奇怪。后来,他听村里老人们说,由于两谷坨地处深山,能种粮食的耕地较少。“柿子浑身都是宝,柿子不仅能做柿饼,而且与糠掺和起来晾干能磨成粉。而柿子皮晒干后,也能磨成粉。”在当时缺少粮食的年代,种植柿子树无疑成为村民们解决糊口的最有效办法。
    “一株柿子树少说能摘上百斤柿子,多则超过千斤。尽管柿子产量大,但由于受交通、销售等客观因素所限,柿子暂时未能给村民的经济收入带来明显增长。”据李南南估计,全村柿子树约有万株,以每株柿子树最少产100斤数量计算,两谷坨每年柿子的产量绝对不是个小数字。“由于村里多为老人,即使将柿子采摘运出去销售,也存在成本问题。除一小部分被村民们采摘后,绝大多数会因无人采摘而废弃。”
    “再过一周时间,随着气温的降低,柿子完全进入成熟期,那时的柿子就更好吃了!”李南南说:“两谷坨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正是柿子成熟、红叶满山的季节,我们非常欢迎想吃柿子、有兴趣体验柿子采摘乐趣的市民或游客,前来两谷坨村免费采摘。采摘柿子的同时,还能亲身体验古村落的淳朴民风,感受美丽乡村的魅力,与村民共同享受丰收的快乐!” 


 
责任编辑:闫锁桃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