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昔日“小黄花” 今朝“大产业”

文章来源:大同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7-17 09:15:15
       连日来,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的乡村田野间,成片金黄的黄花迎风绽放,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田间地头。作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该镇黄花种植面积已突破8000亩,昔日的“小黄花”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真正成长为带动百姓增收的“大产业”。
0717-1B-004-207179_b.jpg
黄花采摘季,周士庄镇花农正在采摘黄花。  
       “今年全镇进入盛产期的黄花面积达6650亩,预计鲜黄花总产量可达1300万斤左右,日均产量高达30万斤。其中,镇联合社片区表现突出,预计产量超600万斤。”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党委书记翟云激动地说。这一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当地产业模式改革与管理升级的双重成效。
  曾经,农户零散种植黄花,效率低下。2022年,镇政府推出“合作社主导承包+农户分包+合作社保底收购”模式,农户自愿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5年承包期内每亩年租金500元。合作社统一规划后分片承包给农户,并保底收购鲜黄花,集中加工,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
  为进一步提升黄花品质,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积极引入科技力量。山西农大(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在驾遇造村实施黄花菜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项目,通过“科研单位+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模式,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围绕需肥规律、施肥技术等开展研究与培训。示范基地单株蕾数增加15%,单蕾重增加0.2克-0.4克,采摘盛期每亩日摘鲜菜20公斤-30公斤,增产超10%。
  “以前每亩收益仅500元,现在农户平均年收入翻倍,联合社收益也翻番。”75岁的臧大爷就是受益者,他家22.2亩分散地流转给联合社后,又承包了138亩黄花,“年收入增加了好几万,还不用操心销售,专心种黄花就行!”联合社负责人王倾告诉记者,承包模式改变后,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从经验种植转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周士庄镇黄花联合社引入农业专家团队每月指导,精准施肥:基肥用腐熟鸡粪等有机肥,花期前每半月施一次水溶性复合肥;灌溉采用滴灌系统,干旱时增加50%灌溉量,节水又高效;病虫害防治推广生物防治,引入瓢虫灭蚜虫,农药使用量减少70%,黄花达到无公害标准。
  “以前靠感觉,现在数据说话,专家远程指导让黄花成活率从80%提到95%,每年多增收4万多元。”承包户王杰指着手机APP上的数据感慨地说。今年,联合社与省高寒所合作引入“智慧农业平台”,农户通过手机APP可实时监控土壤湿度、光照等数据。据统计,目前全镇黄花优质率从75%升至90%,亩均产值达6000元。
  采摘季的周士庄镇热闹非凡,白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夜晚,830余名采摘工人抢收,确保花蕾绽放前完成收获。在加工环节,联合社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安装两台自动化、节能除尘锅炉后,日加工鲜黄花从去年的8万斤提升至10万斤。黄花产业为周士庄镇注入强劲活力。去年全产业链产值达5000万元,带动1042名农民增收,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新增就业岗位1680个。
  黄花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还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云州非遗黄花文创代表性传承人孙润先团队,以黄花废弃茎叶制作“美梦忘忧枕”“香囊”等产品,2025年获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收购秸秆超10万斤,销售额达50万元。团队在三条涧村等地建起帮扶车间,通过“培训+实操+订单”模式,让当地妇女家门口创业,推动三产融合。
  在收益分配上,2024年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联合社采摘黄花308.3万斤,收购115万斤,加工13.13万斤,按户均1200元标准为1002名群众分红119.1万元。截至今年,联合社已连续6年为脱贫户分红,累计达699万元。(记者 苑捷)
编辑:王秋英
责任编辑:张娜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监督热线:13671258927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