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省问计改革红利 寻找中部市场之手
随着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天花板”显现,人口和土地红利逐步消失,中国中部,正因其资源和区位的不可复制因素,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焕发生机。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60条”改革红利的公布,更让中部这个饱受传统体制和政策忽略困扰的区域,踌躇满志地谋求新的变革方式。中部企业架构的产业集群,如何找到真正的市场化之手,在这一轮被赐予新机遇的历史轨迹中,自我再定位?
12月13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和天风证券联合主办、湖北省上市公司协会协办的“2013第二届中三角资本市场论坛”,试图求解这一命题。在这场汇聚了中部四省数百家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的行业盛会上,如何利用十八大改革红利来实现中部市场价值的重估与再造,成为竞相讨论的热点。
解读中国此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诸多专家的关键词中,不乏“粗放”、“垄断”、“民资空间小”等字眼,在这种局面下的中部诸多产业,在全国产业结构版图中,亦难见行业话语权。
在文化传播领域,长久以来,国有居先,民资被列为“二渠道”。这种局面下,当互联网冲击传统零售书店行业时,最先倒下的就是一批民营企业。最近几年,被热炒的中国最大民营书店光合作用、席殊书屋、思考乐书局等民营连锁书店陆续关门或转型,反之,拥有诸多政策和资源优势的国有书店则仍屹立不倒。
但围城以内,国企则更羡慕民企灵活的机制。特别在文化传播领域这个被视为需要尽量多创意的产业中,更适应市场的股权机制,往往被看成做大企业的核心元素。但目前,多数国企并不具备这种优势。
“60条”改革红利的提出,给了这种机制转变的极大空间。
一业内人士坦言,近几年来,文化传播领域的内部融合趋势愈发明显,无论信息化如何激变,内容永远是第一位,企业要做的是对内容进行甄别,通过整合其他产业,尽可能利用一切工具和手段,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扩大。将其与文化传播领域结合,加快精细化的步伐,变革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方可迎接十八大所触动的新文化传播领域市场。
而对于健康产业来说,企业更要在服务能力上有所提高,要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服务模式,通过电子商务进一步来推广销售渠道,在零售方面有更大的布局。
如今,十八大力推医药产品供应链的改制,加大优质医疗的供应,同时,还允许医生的多点执业,这些变革都推动全国健康产业进一步市场化,给诸多企业带来新的市场发展机遇。
而在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方券商机构看来,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的信息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走市场化道路,证券公司是实体经济跟金融资产对接最关键的环节和桥梁,又是资本市场里本应最活跃,最积极的中介服务团队,但目前不少业务还局限在一些牌照业务,更多的是做基础业务,没有真正地回归投资银行的本原。
如今,对比全国,中部四省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增速和发展潜力正在被资本市场看好,不乏各类风投、融资机构主动接洽区域内的各企业,欲在这块资本市场的“洼地”寻找新机会,释放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从最近几年的实际表现来看,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实体经济,中部四省的表现都十分亮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GDP增速,正在大力求变的资本融合,都让这块区域潜力无限。
面对未来新的机遇,中部企业要做的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判断企业的核心需求,把准企业的脉,在合适时机主动出击。并利用这股改革的力量,将企业拉进发展的快车道,找准自己的最新定位。
新闻热点
曝光台
|
|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